金融杠杆对企业的长期影响力

2021/07/23


最近三五年,有些企业经营困难,我们应该从金融杠杆对企业的长期影响力中找原因,而不是从短期因素中找原因。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至今,中国的宏观杠杆政策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997—2002年,平稳加杠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2003—2008年,自主去杠杆,防止经济过热;2009—2016年,快速加杠杆,帮助危机后经济恢复;2017—2019年,“强制”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20年至今,被动加杠杆,应对疫情冲击。


货币银行学的本质是研究如何平衡货币的杠杆作用,研究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早期解决了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1990年后货币供应跟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开始凸显,经济政策主要在平衡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993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持续上升,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杠杆最先是加到非金融的实体企业,后来转向政府,现在转向居民。


2009年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国企开始加杠杆,一直持续到2018年开始下降。而民营企业的杠杆率在2009年后一直下降,到2018年开始快速上升。也就是说,2018年以后国企成功开启去杠杆,民企却因“资产掉得比负债快”,杠杆率反而抬升。


从2009—2010年起,制造业民企的资产规模开始快速上涨。2014—2015年起,房地产民企的资产规模也开始巨量扩张,有的企业资产从数百亿元涨到数千亿元,而目前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资产规模已经过万亿元。


企业家们往往以为,这么大的规模是自己经营出来的,但根据我的长期观察,这不是经营出来的,而是长期加杠杆加出来的。


从全球的经济杠杆率来看,中国宏观杠杆率已处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高位,而且是近15年内加速最快的经济体,这个趋势必须控制住,因为高杠杆往往伴随着经济泡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战以后,日本、英国、德国去杠杆都是被迫的,因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无奈之下降杠杆。被迫去杠杆都将付出沉重代价。所以,我们国家一定要控制杠杆的速度和高度。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降杠杆的政策,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但是没想到,我们主动去杠杆对实体企业的影响这么大。而且很多企业家至今没有认识到,企业出问题最关键的原因是去杠杆,而不是哪一个经营决策没做好。实际上,企业规模做得大,是因为国家加杠杆,现在企业出问题是因为去杠杆。


我认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大概率仍然将采取稳定降杠杆的措施。对于企业部门而言,未来三五年,去杠杆仍是主要政策取向。实际上,现在已经进入稳杠杆和降杠杆的过程。2020年第三季度至今,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已连续三季度回落,预计未来几个季度还会有所下降。


企业家一定要基于这个大趋势做决策。1980年以来倒闭的大型企业,80%以上不是由于利润低或亏损,而是杠杆率高,难以支付债务。


最后我给出两个结论:第一,非国有企业杠杆率抬升较快,未来将面临“去杠杆”的更大压力。第二,未来对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和房地产金融的监管将会更加严格,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将被动面临短期融资困难。


(李伏安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