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路径

2022/04/24


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失速了,逆全球化时代已经开启。逆全球化时代的全球经济可能分为东、西方两个阵营、两大经济体系。如何实现跨文化、跨体系经营,如何在逆全球化时代推进全球化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题。


就汽车产业而言,一定是全球化的产业,否则很难在科技上取得领先地位。闭门造车就是坐井观天,基础技术研究必须基于全球领先科技,企业才有竞争力。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变了,而且正在逆向改变,我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应这些变化,我们的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


汽车产品产业链很长。从目前来看,一个国家很难独立完成汽车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但逆全球化趋势已经形成,我们又无法对这种趋势产生影响,只能根据这种趋势尽快调整商业计划。在全球合规的前提下,既要做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篇文章,又要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篇文章,尤其在供应链安全方面必须做出可行的方案。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企业而言,做强做大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第一要务,也是第一责任。这次两会关于共同富裕的内容也表述得很清楚,“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描述很好理解,首先是依靠共同奋斗,做大蛋糕,做大经济总量,同时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什么叫扎实推进?我的理解就是可持续发展,科学有序地做出制度安排,帮助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相互帮助,先富帮后富,大家携手共进,踏上一条坚实的个人或企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好追求,实现美好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用“不断实现”这四个字来表达,说明要实现美好向往也是不容易的,但只要把蛋糕做大了,把经济做强了,同时又把蛋糕分好,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要共同奋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为此,吉利也在行动,准备拿出一部分股权设立奋斗基金,并正在为这个基金的使用研究相关制度,与全体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奋斗,共同富裕,实现全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吉利是一家大型全球性企业,不但有分布全国的业务,还有分布在全球的跨国业务。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主要的控股股东,下设数百家独立核算的国内外企业,我出任董事长,主要工作集中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这个层面。下设的国内外企业,我会逐步退出管理层及董事会层面的工作。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就是为了更加依法合规推进现代企业治理,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专业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最近,我辞去吉利汽车集团的董事,引起了社会上有些人的关注与议论,其实这是我对企业治理的正确安排。只有这样做,才能让管理层有权、有责,才能真正体现三层治理结构,才能真正体现“充分授权、依法合规、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吉利企业治理理念。在中国,我是这样治理企业,在全球其他国家,我也是用这样的企业治理理念,比如,在英国的伦敦电动车公司,我也不是董事。


企业主要股东不出任董事是比较常见的事,只是因为我是吉利的创始人且长期出任董事长,现在连董事都不担任了,有些人确实觉得难以理解。但是,我已经为企业工作近40年了,我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领导能力的新人,并且让大家有权、有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培养出内生型人才,企业才能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这种安排的本质既是一种责任,也是对管理层的一种信任。永远靠我一个人可行吗?可持续吗?我认为只依靠一个人,对企业发展而言,不科学,也不负责任。人总是会老去,我也不例外,但企业可以永葆青春、长期持续发展。我希望大家有雄心、有理想,不断成长发展,我更希望吉利人才辈出,保证吉利事业基业长青,为社会多做贡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创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才能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提高创新能力既要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斗志,也要有广纳英才、广交朋友、开放合作、交流互鉴的胸怀,而不是自我陶醉、自满骄傲,更不能闭门造车,夜郎自大。


创新能力建设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歼灭战,更不是拿来主义、买来主义、短期主义。创新环境建设必须从基础工作开始,包括学术研究层次、学术交流对象、技术工程能力、技术合作水平、市场开放规则。创新离不开人才,必须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必须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能力。任何的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都需要长期稳定良好的创新环境,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价值理念。中国创新环境建设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家相互鼓励,需要建设性的环境氛围,需要持续友善的政策与法治环境。


创新能力是一个体系。体系创新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依靠几个人或几个企业,而是依靠一批又一批更广泛的科技人才及学科带头人,更广泛的各领域创新型企业;必须依靠大部分人的创新觉悟与大部分企业的创新内动力,必须不断打基础炼内功,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创新离不开学术环境、人才环境、工程环境、法律环境以及文化价值观等条件的支持,创新也存在相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创新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可复制的成功案例,更没有灵丹妙药。当然,创新还要遵守世界各国的政策与法律,否则就可能欲速而不达。


创新只有在自由探索中寻找方向,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寻找实现梦想的路径。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其本身就是一场伟大而生动的创新实践。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沿着这条路子向前走,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中国就一定能形成可持续的创新生态链的竞争优势,一定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原创性技术,一定能产生大量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水到渠成。


(李书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