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化

2021/10/08



人机交互课程反哺传统教育


亚布力论坛:你对“互联网技术能否替代老师线下教学”的问题怎么看? 


杨临风:老师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技术跟老师的关系,其实是分工和赋能的关系。


过去几千年,学生的所有学习环节都必须由老师引导,这种同步性质的教学主要靠老师这一个角色完成,没有老师的时候,学生自己很难学。但老师真正能帮到学生的地方,并不是单纯给学生做知识输入。在知识传授上,老师很大程度上类似一名“广播员”,而这完全可以用技术去赋能。


比如把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浓缩到人机交互课程中,让学生对着机器进行知识输入,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个性化地吸收知识,从而形成千人千面的学习过程。


老师真正应该扮演的角色其实是“教练员”,要在学生“学以致用”的环节发挥作用。比如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或进行个性化点评指导等等。


通过分工和赋能,技术就可以把老师从机械重复性的“广播式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也可以得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样,“一堂全新的课”就会形成,不仅教学效率能得到提升,老师和学生还能释放出更多的精力去探究更高阶的教育活动。


亚布力论坛:人机交互课程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创新点? 


杨临风:在形式、内容以及互动环节设计上都可以有创新,我用洋葱学园举例。


洋葱学园的定位就是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帮学生主动学习。这句话看似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过去八年,我们只做出了4000多节课程。这些课程或采用多媒体动画,或采用动态特效,或采用高清拍摄还原实验过程,都显著区别于常规的课程形态。不论是面对数理化的抽象概念和复杂实验,还是语文英语的文科知识,学生们都可以通过5分钟左右的视频课程,高效掌握课堂上要讲20—30分钟的知识容量。目前,这些课程已经应用于全国超过21万所学校,有超过5300万名学生和190万名教师常态使用。 


在教学内容上,除了知识点本身,洋葱学园还加入了很多学科的发展史。因为大多数学生只是在单纯地背课文、背定义,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学科与知识的来龙去脉。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本源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学这门学科,这个知识和什么能产生关联,以及学完之后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这样学生才会理解学习的意义。


同时,洋葱学园在课程中还加入了互动交互的环节。比如在授课时,系统会按节奏自动暂停,或抛出一个选择问题,或根据选项弹出一些分支内容。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不光是引导他们的选择,也引导他们的学习节奏。课后还有大量的自适应练习,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知识巩固,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学习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如果只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其实很容易走神,因为没有参与感。于是,我们就把游戏化、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原理,与情景化、创新性的教学理念融合在一起,目的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亚布力论坛:人机交互课程产生的个性化数据可以反哺传统教育吗?


杨临风:这完全可以。 在传统教学中,学校很难拿到学生的过程性学业数据,即便是采用技术手段评测。老师现场授课,学生们坐在那里似乎都挺认真,但他们到底有没有学进去?大脑里有没有产生新的疑惑?我们其实很难知道。如果把学习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用人机交互学习方式,这些宝贵的数据就能得到有效采集和利用。


比如,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用智能设备学习时,每看一个视频都会有至少一次的暂停或回看。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便能了解学生到底在哪些环节遇到了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更长时间思考。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迭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给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价值。


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数据的使用,即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这些数据,帮助老师和学生不断受益,而不是去过度挖掘和解读这些数据,把它变成对学生或者老师的评价工具。比如要不要监控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我个人觉得完全没必要。学生首先要放松思考,才能够调动大脑的活跃状态,如果他始终绷在一个特别紧张的环境下,每一步动作都在被监测和评价,“数据”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不应在学习过程中做特别细的监控。


教育信息化助力乡村“弯道超车”


亚布力论坛:你如何理解乡村与城镇间的“教育公平”,最终是要达到“无差别的统一”吗?


杨临风:我认为教育公平一定不意味着千篇一律,教育公平首先意味着机会的平等。由于个体差异,我们很难通过统一化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但要让他们有机会用较低的成本甚至免费接触到想学的内容。我认为这个是教育公平的保底。


在传统情况下,城乡之间只要老师的教学水平存在差异,那么就会产生教育差异。但我们很难去靠一个“短、平、快”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培养一名优秀老师的时间远远要比培养一名优秀学生的时间长。所以,我们主要是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把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通过人机交互课程的方式转化,让农村孩子只要有智能手机,或者利用学校机房的电脑,就可以随时打开软件进行学习。


我们还有一个“洋葱助教行动”的公益项目,每年会向全国很多贫困地区的老师、学生免费开放洋葱学园的所有教学内容。至今,已累计服务了超过5万多位乡村教师和100万名学生。因为有很多一线城市的名校也在用我们的产品,所以相当于在帮助乡村师生免费接触到跟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我们也在为乡村老师提供教师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和城市的同行学习,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 


亚布力论坛:你怎么看待乡村教育未来的变化趋势?


杨临风:我认为乡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有弯道超车的空间。


第一是乡村学校没有那么多“包袱”。城市学校,尤其是名校会面临着升学率、传统历史背景的竞争压力,乡村学校在这些方面相对压力较小。同时,和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积累一直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从底部开始支持和发力就会有非常明显的转变。


第二是乡村学校班级的学生数量往往比城市学生少,因为很多要上小学、初中的农村孩子都逐渐不在农村上学了。越小的班级越有助于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育,国家现在对乡村学校也有很多硬件上的扶持,只要把学校里的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起来,我觉得完全有可能实现信息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而且我们已经和很多乡村学校的老师合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大量落地。


亚布力论坛:关于教育,洋葱学园的坚持和愿景是什么?


杨临风:我很认同的一个观点是,所有的学习过程一定要回到学习者本身。洋葱学园的愿景是“以学生为本,为教师赋能,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并不是一家教培企业,而是一家通过科技手段研发教学辅助工具的教育公司。洋葱所研发的每一节课都是跟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点严格匹配,学生拥有对学习时间、进度和内容的决定权,而不是我们。


从洋葱学园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帮老师和学生上好每一堂课,更高效地去解决所遇到的学习问题,用节省出的时间去探究更多教育和成长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阅读、培养兴趣爱好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知识层面的内容,还需要全方位成长。我觉得这比较符合教学过程和学生本身的发展规律,也可能是未来技术赋能教育的一个方向。


(受访人|杨临风 洋葱学园联合创始人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