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4/07/08

世界经济相当有韧性,没有继续下滑,但相较于过去的发展速度来说,增速还是低了很多。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4年全球GDP增长预期为3.1%,而2008年之前,全球GDP的增长率大约为4.5%。为什么世界经济还没有恢复到2008年危机前的增长水平?我的看法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没有复苏。


发达国家过去长期的年均增长率是3%,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美国2024年的GDP增速只有2.1%,欧盟国家2024年的经济增长只有0.9%,日本经济增速只有0.7%,都低于过去的年均增长率。


发达国家的经济尚未复苏,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继续下滑。现在,世界经济更重要的不仅是经济增速,还有贸易增速。


2008年之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为4.5%,贸易增速在经济增速的2倍以上。此后,世界经济增速一直没有复苏,贸易增速也低于世界经济增速。我们关心世界经济发展,就要注意到这一点变化非常重要。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现在是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也非常重要。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慢,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慢,导致了贸易增长速度慢。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慢,进口需求就少。在这种状况下,自然是第一大出口国受到的影响最大,经济疲软,产品需求就少。


有一组具体数据显示,在2008年之前,中国每年年均的出口增长率是18.1%,而现在的出口增长率低于过去30年历史水平,这对出口部门的影响非常大。出口部门过去按照每年近20%的增长预测未来的出口增长,预测未来出口增速快,投资也会变多,但现在出口增长突然慢下来,当时预测的高增长的投资,就变成了过剩产能。出口部门是符合比较优势的部门,经济困难有各种原因,出口需求少造成产能过剩,未来的预期也会受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民营经济的投资就会变少,现有的产能过剩,投资又少,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会减少,所以影响了家庭收入,影响了家庭对未来的信心,消费也很难增长。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强调,依靠消费拉动经济,但为什么拉动不起来?大家的收入不增长,怎么敢多消费呢?


出口增长慢导致经济增长慢。这就需要政府做很多事,过去投资了很多基础设施,现在下行压力这么大,还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幸中国的政策空间比较大,因为中国政府的负债率在全球政府负债中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


全球经济速度放缓,发达经济体承担了很多责任,由于它们的发展速度变慢,中国也受到了干扰,特别是出口受到了较大影响。谈世界经济,就不能不谈中国经济。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有积极的财政政策空间,虽然现有的产业有不少产能过剩,但中国在新经济领域,还有很多投资机会,即使在传统产业上,也有追赶空间,只要能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维持一定的增长,大家就会恢复信心。


总体而言,过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预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比较准确;而预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时则比较悲观。例如,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4年中国GDP经济增长达到4.6%,中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5%左右。如果中国企业能把握好新经济上的技术创新空间,传统产业也能追赶上发展目标,再加上政府做好必要改革,利用好政策空间,我相信2024年的经济增长率一定会在5%以上。


如果中国经济能有5%的增长,那么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将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企业“出海”是必然趋势。比如,在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大多是“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他们看中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潜力,工资水平也向中等收入阶段甚至高等收入阶段迈进。企业要创造第二春,就必须到工资水平低的地方争夺优势。


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达到 13000美元,两三年之内,中国一定会变成高收入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必然转移到海外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地方,或者转移到中国中西部,但中西部接纳能力有限,所以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也必然会走向海外。此外,由于脱钩等原因,有些发达国家为了去风险,就把一部分产品加工的生产转移到越南等其他国家。


综上,我认为,中国企业去往海外经营,是中国经济在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地缘政治也加速了这一进程,但基本格局还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