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绿色转型离不开中国

2025/01/07

半年前的一个清晨,我在北京街头跑步,戴着耳机听播客,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而,当我摘下耳机,我意识到了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尽管我在一条繁忙的主干道旁跑步,却听不到任何噪音。这是因为街上所有公交车、出租车甚至部分卡车都是电动车,它们无声地行驶在路上。这种安静不仅给人带来舒适,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空气污染的问题。以前我根本不敢在北京街头跑步,而现在的北京空气清新,蓝天清晰可见。


这一变化让我感到惊叹,它不仅让城市更安静、更宜居,也突显了中国在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未来,全球要想实现绿色转型,离不开中国。即便像美国这样的大国,要尝试独自行动,其转型成本也将大大增加,且转型速度将变慢,甚至可能无法成功。2023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约9000亿美元,接近6万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尼泊尔全年GDP的20倍。这种投资规模使得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全球绿色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例如,我们必须预见到,特朗普再次担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可能退出《巴黎协定》,甚至退出整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导致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大幅减少,这令中国的作用更加重要,也令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更加重要。这些国家并不是因为美国而采取气候行动,而是应对气候变化符合他们自身利益。因此,这种努力会继续下去。


围绕本次会议主题,我想强调三个观点:


第一,私营部门参与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是我们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投资倡议。过去十年它取得了许多成就,例如蒙内铁路、雅万高铁和中老铁路等,这些成就离不开大量私营部门的参与。未来如果合作继续扩展,例如,将蒙内铁路延伸到非洲内陆的乌干达和卢旺达等,将为整个非洲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时,私营部门的参与不能局限于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还应该关注区域性、“小而美”的项目。


第二,以人为本。我们需要将人民置于发展的中心。2023年,我在北京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他谈到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如何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不仅是政治家、企业家之间的合作,更需要让公众参与进来。此外,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存在“代际差异”——年轻一代往往更倾向于绿色发展,而年长一代和工人阶级可能更保守。我们需要弥合这种差距,团结不同的群体。


第三,捍卫开放的全球贸易。如果贸易受到限制,一切都会变得更昂贵、更缓慢。近期一些西方政客提出“产能过剩”的概念,这完全是误导。例如,我使用的苹果手机为什么能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产品之一?因为苹果公司拥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得以服务于全球市场,而不仅仅是美国市场。同样,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电池和电动车领域的“过剩产能”正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基石。我们应该赞扬中国的贡献,而不是批评。未来,我们需要共同推动全球绿色竞争,这是创新和繁荣的源泉。


(埃里克·索尔海姆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